在江南的梅雨季里,潮湿的巷弄总飘着一种熟悉的气味——步韭烟。那是晒干的韭菜混着陈年烟草的焦香,被老人卷进粗糙的草纸里,点燃后化作青白的烟絮,缠绕着旧时光的褶皱。
步韭烟不是名贵的烟丝,它诞生于田间地头的智慧。农人将韭菜花穗晒干、揉碎,掺入廉价的烟叶末,便成了困顿年月里的慰藉。吸一口,辛辣中带着奇异的甜涩,像把整个夏天的燥热和秋收后的寂寥都咽进肺里。烟灰簌簌落下时,总有人念叨:“这味儿,比不得卷烟体面,可踏实。”


如今,步韭烟早已成了记忆里的符号。偶尔在偏僻的集市角落,还能见到佝偻的老者兜售,油纸包里封存着发脆的烟丝。年轻人掩鼻而过,唯有白发人买上一撮,蹲在墙角慢慢吞吐。那烟雾里飘着的,或许是半生劳作的疲惫,又或许是一段关于泥土、稻浪与旱烟袋的,再也回不去的从前。

步韭烟终将消散,如同它缠绕过的那些佝偻背影。但每当雨打芭蕉的夜晚,总有人想起,曾有一缕烟,烧穿了岁月。